福建省委常委、泉州市委书记刘建洋(右)接受福建日报记者专访 陈起拓 摄
记者:当前,全省上下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泉州作为全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将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刘建洋:2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总结提出以“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晋江经验”,为泉州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在“晋江经验”指引下,泉州经济社会取得跨越式发展,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13万亿元,工业总产值2.4万亿元、位居全国前十,城镇化率达69.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3万元,为加快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蓝蓝泉州湾 张九强 摄
我们将继续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部署,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泉州实践。特别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的殷切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达、世界遗产城市历史文化厚重、在外泉商和侨港澳台资源丰富“三大比较优势”,以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为路径,做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两篇文章”,加快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勇当全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作为我国民生制造业重地,泉州如何传承弘扬“晋江经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刘建洋:泉州牢记嘱托,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掀起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热潮。一方面,聚焦“强产业、兴城市”,为民营经济搭建更大舞台。围绕“八大优势产业+四大经济”体系,推动民营企业与“强产业”同频共振,在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加快数字、科技、资本、绿色、链条赋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搭乘石化、电子信息头部快车,在未来新经济新动能领域主动全方位创新。围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集聚现代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以“兴城市”为企业做大做强创造环境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好保障。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秉承政企互动好传统,践行亲清政商关系,深化“万名干部进万企、一企一策促发展”行动,帮助纾困解难,引导大胆创新、放心创业、放手创造。
恒安公司的智能机器人 陈涛 摄
记者:作为世遗之城和“海丝”的重要节点城市,泉州将如何把世界遗产城市历史文化厚重的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
刘建洋:泉州重点做好“两篇文章”:一是做好保护传承的文章。加强物质文化遗产的固态保护,包括泉州古城历史街区、22个世界遗产点和各级文保单位等,制定保护条例、加强规划管控、落实保护措施、挖掘历史故事,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价值;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深化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建设闽南文化博览园,推动南音、梨园戏、木偶戏、高甲戏等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